蓝鲸新闻5月19日讯(记者 祁和忠 敖玉连)在上期视频中,我们讲到博时基金面临的困境之一是管理的资产结构失衡,债券基金的规模占非货币基金规模的三分之二。同时,我们也注意到,在国内前十大基金公司中,非货币基金规模排名仅次于博时的华泰柏瑞。
华泰柏瑞的非货币基金规模接近6000亿元,其中权益基金的占比达85%。当年,A股、港股的估值较低,风险溢价超过6%,华泰柏瑞以权益基金为主的结构,让自身处于非常有利的竞争地位。
最近,华泰柏瑞的总经理韩勇离任,公司也在公告中对他的“诚信勤勉、尽职尽责”表示了衷心感谢。从2011年至今,韩勇在担任华泰柏瑞总经理近14年,期间,公司由一家中型基金公司发展成为非货币基金规模位于第8名的头部基金公司。
旗下的沪深300ETF规模3800亿元,是国内规模最大的权益基金。除了沪深300ETF外,华泰柏瑞旗下还有恒生科技ETF,规模仅次于华夏恒生科技ETF。另外还有红利ETF、红利低波ETF等具有红利风格指数产品。
华泰柏瑞取得如此斐然成绩,背后关键驱动力有二:
其一,专业能力。公司的经理层对指数基金有着深刻且独到的见解,精准锚定兼具中长期投资价值的主流宽基指数与风格指数,为公司产品布局找准方向。他们深谙市场规律,深知哪些指数能承载投资者的财富梦想,穿越经济周期波动;
其二,长期坚持。以红利低波ETF 为例,该基金 2018 年底成立,前三年规模大多时间低于 1 亿份,冷清至极。可公司不抛弃、不放弃,坚定看好其长期价值,在 2022 年至 2024 年的熊市寒冬里,其独特优势得以彰显,规模与关注度一路飙升,成为熊市中投资者取暖的 “暖炉”。
将华泰柏瑞与国泰基金对比,经验与启示更为明显。
国泰基金作为国内首家成立的基金公司,2011年底,非货币基金规模排在行业第16位,反观华泰柏瑞还在第35位,且国泰基金在股东背景与渠道资源、资本实力等方面占有明显优势。
然而,恰恰是经理层的管理理念与战略定力,决定了二者截然不同的发展轨迹。
国泰基金发展方向摇摆不定,热衷追逐风口,像是“猴子掰玉米”。今天投身分级基金,明天又扎进行业主题指数基金的泡沫里,虽能短暂收获基金规模的一时飙升,却难以持久。公司早在2007年11月就成立了沪深300指数基金,截至2025年3月底,该基金的规模只有12.52亿元。
反观华泰柏瑞,始终心无旁骛锚定宽基指数基金这一战略方向,心无旁骛、步步为营,从量变悄然累积质变,跻身头部基金公司。
华泰柏瑞之所以能大幅反超国泰基金,不是依靠“拼爹”,而是依靠公司团队成员的专业能力,依靠的是洞见和专注。
重返行业前十,曾经是国泰基金孜孜以求的梦想。尽管公司经营行为几度猛如虎狼,但至今的行业地位却依然如故。而过往名不见经传的华泰柏瑞虽不声不响,却后来居上。两厢对照,令人唏嘘。
我们期待,华泰柏瑞未来能找到像韩勇一样“诚信勤勉、尽职尽责”的新任总经理,带领公司攀上新的高峰,把沪深300ETF等产品进一步做大做强,成为中国资本市场的靓丽“名片”。
同时,也希望国泰基金能借鉴华泰柏瑞的优点,更加重视股东、经理层与持有人之间的利益平衡,能让自己在未来变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