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滴滴联手投出一个IPO

内容摘要这是一个天使投资人和创始人缺席的IPO。“车来了”,终于要上市了。近日,中国公交领域领先的时序数据智能服务提供商元光科技,正式通过港交所聆讯。元光科技分别于去年5月31日和12月31日递交了两次上市申请,并在今年1月7日,获得证监会发的境外

这是一个天使投资人和创始人缺席的IPO。

“车来了”,终于要上市了。近日,中国公交领域领先的时序数据智能服务提供商元光科技,正式通过港交所聆讯。元光科技分别于去年5月31日和12月31日递交了两次上市申请,并在今年1月7日,获得证监会发的境外上市备案通知书,拟发行不超过2858.44万股并在港交所主板上市。元光科技创立于2010年,是中国最早一批移动互联网创业公司,其营运的“车来了”移动APP,运用大数据分析提供实时、准确的公交车到达信息。根据灼识咨询的资料,截至2024年12月31日,车来了是中国城市覆盖率最大的实时公交信息平台,覆盖274个城市,特别是在三线城市及低线城市拥有份额优势。但对于一家时序数据智能服务商来说,元光科技却依旧没有摆脱靠广告过活的日子。值得注意的是,元光科技曾在2013年获得雷军的天使轮融资,但在IPO前夕,雷军的顺为资本却清仓了所持有的元光科技股份。如今,滴滴成为元光科技的最大机构投资方。作为赛道明星厂商,元光科技也曾风光无限,但如今“车来了”周围早已是强敌环伺。在IPO的最后时刻,缺席的不仅是雷军,还有创始人邵凌霜。天使投资人和创始人缺席的IPO“车来了”是一位北大博士在武汉的创业项目。在北大读书时,邵凌霜出门基本都是坐公交,但他却不想在寒冷的冬天茫然地等待不知何时能到的公交车。2010年,邵凌霜从北大博士毕业,便带着技术团队着手开发“车来了”。创业的第一笔融资,便得到了雷军的青睐。据悉,在寻找融资时,邵凌霜给雷军发邮件,雷军在收到邮件的几天后,就派夫人到武汉实地测试。双方见面后,只用半小时就确定了投资意向。2013年,元光科技完成种子轮融资,来自顺为资本、武汉光谷创投和真格基金。有了第一笔融资后,“车来了”加速落地。2013年9月,车来了APP正式发布,2015年注册用户突破1000万,2018年注册用户突破1亿,截至2023年12月31日,车来了App用户数超过2.63亿,2023年的平均月活跃用户数约2530万。在移动互联网“流量为王”的时代,车来了无疑成为市场上耀眼的项目之一。名声打响后,车来了很快被资本“围剿”。在2014年至2015年的A轮融资中,元光科技获得阿里巴巴超2000万元和飞马旅450万元的资金押注。在B轮融资中,邵凌霜选择了美元基金,CBC资本和阿里创投分别投资450万美元和150万美元。2016年,元光科技又完成B1轮融资,滴滴斥资1880万美元入股。值得注意的是,在B1轮融资中,顺为资本开始减持,向滴滴转让了部分股份,转让价格为566.85万美元;同时也向Honghe Venture转让了价值20.68万美元的股份。在顺为资本减持的同时,创始人邵凌霜也出事了。如今元光科技的管理层中,也已经看不到邵凌霜的身影。而邵凌霜的离开,是因为7年前的一场市场竞争案。招股书显示,据当时判决书,2015年11月至2016年5月,时任元光公司法定代表人邵凌霜和技术总监陈昴为了提高元光公司开发的智能公交APP“车来了”在中国市场的用户量及信息查询的准确度,保证公司更好的经营,由邵凌霜授意陈昴,指使公司员工刘江红、刘坤朋、张翔利用网络爬虫软件获取谷米公司服务器中的实时数据,日均300万至400万条。因为该案件,法院判决元光科技向谷米公司赔偿经济损失及合理维权费用50万元。该案件之后,邵凌霜便辞任公司首席执行官及董事职位及本集团所有主要实体的首席执行官及董事职务。如今,公司董事长及CEO是2014年加入公司的北大计算机出身的孙熙,持股比例为8.71%。邵凌霜在元光科技的持股比例仅为4.46%,并且将投票权交给了孙熙。在元光科技递交招股书的前一个月,即在2024年5月,顺为资本将剩余的股份转让给Garaitz Capital,价格为172.19万美元,至此,顺为资本不再持有元光科技股份。同时,在IPO前,滴滴持有元光科技18.11%的股份;阿里持有元光科技10.46%的股份;CBC资本持股10.51%。据了解,雷军通过顺为资本为元光科技投资了120万元人民币,而顺为资本股权转让的总对价超75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超过5000万元。对于雷军来说,这也是一笔收益不菲的投资。但对于创始人和天使投资人来说,IPO的缺席,不免令人感到意外。广告收入占比98%的“智能时序数据第一股”

在业绩方面,招股书显示,2022年、2023年及2024年,元光科技的收入分别为1.35亿元、1.75亿元及2.06亿元;毛利分别为0.99亿元、1.33亿元及1.57亿元,对应的毛利率分别为73.0%、76.3%及76.4%;同期,元光科技的经调整净利润分别为980万元、4650万元及5420万元,相应年份的经调整净利润率(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计量)分别为7.2%、26.6%及26.3%。来源:招股书而“时间+位置”技术代表的车来了,也是元光科技收入的主要场景。但按收入模式来看,元光科技大部分的收入来自于移动广告服务,其余部分的收入则来自数据技术服务。主要是因为 “车来了”APP已经培养了庞大用户群,截至2024年12月31日的累计用户数约为2.98亿名。其广泛的受众覆盖,也为移动广告收入奠定坚实的基础。来源:招股书

招股书显示,2022年、2023年及2024年,元光科技移动广告服务收入分别为1.15亿元、1.68亿元及2.02亿元,分别占总收入的85.2%、96.2%及98.0%。广告之外,元光科技为企业及政府提供数据分析产品及服务,实现准确预测及支持智慧决策。该业务主要通过交付定制公共交通信息包提供数据驱动的服务,及信息技术解决方案,包括让交通机构访问及使用公共交通分析平台;及针对其他行业的若干交通机构及公司具体需求提供定制的其他数据相关服务。招股书显示,2022年、2023年及2024年,元光科技来自数据技术服务的收入分别为2009.5万元、655.7万元及408.8万元,分别占总收入的14.8%、3.8%及2.0%。该业务呈现逐渐下降的模式。元光科技凭借“车来了”,在中国公交行业时间序列数据的应用得到市场的认可。2024年,根据灼识咨询的资料,按收入计,元光科技在中国公交信息服务提供商中排名第三。但业务单一的问题,还需要元光科技利用技术手段去开发新产品来解决。元光科技想要将技术产品化,需要深入的行业研究,并且要将技术应用到产品设计中。招股书显示,元光科技利用AI模型构建平台上的通用框架、系统和工具,创造了三个行业特定的AI模型库。在公交车之外,元光科技目前正为电力市场交易商试用一种分析工具的原型以及开发监控工具识别电动单车超载事件以确保使用合规。

来源:披露易官网

此外,元光科技还与最近通过港交所聆讯的人身险中介服务商手回集团展开合作。据悉,手回集团与 “车来了”APP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围绕广告资源整合、保险场景开发及生态协同发展展开深度合作,共同打造覆盖全国450余城镇的“出行+保险”服务生态体系,开创跨界资源联动的创新商业模式。如今,元光科技即将登陆港股市场,这家创立了15年的公司,在创始人和天使投资人缺席的情况下,能在资本市场收获怎样的成果呢?

 
举报 收藏 打赏
24小时热闻
今日推荐
浙ICP备2021030705号-2